{SiteName}
首页
胶州新闻
胶州旅游
胶州生活
胶州经济
胶州发展
胶州交通

老胶县,旧照片,那些逝去的日子

胶州市最早叫胶州,民国二年(年)改胶州为胶县,年2月12日国务院()26号文件“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而胶县的那段时光,就是父辈的青春,我们的童年。

云溪河上的两座石桥,远处是座拱桥;而过桥的人工推车(西南乡叫拥车子)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可以清楚的看到那时候的云溪河水是清澈的,两岸垂柳拂地。现在桥自然是没了,柳树也没了,流水也渐渐的没了。三河治理工程差不多全都换颜一新,唯有河底的淤泥越来越黑越来越臭...

八十年底的物资交流会,交流会放在秋收后的冬闲期,那时候老百姓手里有钱有时间啊,又快过年了,舍得花。还有重要的一点:这时候是农村结婚的时候,冬闲娶媳妇是北方广大劳动人民得优良传统。秋天,收获一年了有闲,冬闲期了有趣。一般为期10天。据记载最早的一届是年,相信那时候很多小伙伴们都还没出生呢。为什么要有这么个会呢?因为那时候没有利群,没有国货,没有各种小超市,更不用说淘宝京东了。大家平时买东西都是去村里或乡里的门市部(很多人叫大社)。门市部的物品毕竟单调,于是一个汇总了各种时兴商品的大杂烩露天大卖场就产生了!一般大家都叫“赶交流”,那是非常时髦的事情,就如同现在的“去巴厘岛”。青岛、诸城、高密、平度、莱阳等兄弟县市又来摆摊凑热闹。物资充实,电视、自行车、收录机、毛线、成衣......海了去了,像高密菜刀这等高精尖的器具,好像也只能等赶交流才能买到,顺便还可以吃吃正宗的马店包子。

水寨饭店、水寨澡堂,都是很有名的场所,当然是在那个年代。那时候饭店都是国营的,买馒头什么的是要饭票的,饭票是国家或各个省市发行的一种类似货币的东西,买粮买饭都要配着饭票的,以至于很长时间后,如果某个人耽误了吃饭时间,有人就会开玩笑说道:你掉了饭票了。饭店的大门是所有饭店的标准样式,如同现在的肯德基。那个时候,上得起饭店的,都不是一般人。饭店的馒头那不是一般的香,不用就菜就可以啃两个;饭店的火子(类似现在的小饼)半斤一个,都用50KG的秤砣在正面印着,硬的咬不动,但那时候人的牙口非常好。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是仅次于过年的盛大节日,甚至比过年还热闹。农村过年,收音机里边开始放赵美蓉的茂腔《观灯》,所讲的就是这个时节的灯会,已经早早的为十五元宵节造势了。大家盼望已久,但灯笼的种类有限,远没有《观灯》那么有趣。大家凑在一起就觉得热闹,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手机和网络,更不用说QQ、







































北京市中医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zhouzx.com/jzjj/26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