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胶州新闻
胶州旅游
胶州生活
胶州经济
胶州发展
胶州交通

法若真故里,山东胶南尚庄村新农村风貌

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779521.html

尚庄村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宝山镇,位于黄岛市区西北13.5公里处,风河上游。

据传,明初法姓由小云南迁来立村,因有庙,故名和尚庄。清初,因村名含义不好,改为尚庄。人口左右。有法、尹、崔、杨、于、解、李、柴、王等姓居民。

村域东西长2.3公里,南北长1.7公里,面积3.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

尚庄村交通十分方便,村北端与韩瓦公路相接,直通青岛、黄岛开发区;南张仓公路直通胶南市区。

尚庄村历史上以农为主,解放以后,该村农业、养殖业、林业生产逐年发展,并相继兴办工副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突飞猛进,从年开始对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养殖业为主,林果业为辅,建筑工商服务业等大规模的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风河的优势,新栽杨树2万余棵,开发荒山荒沟,种植板栗1万株,形成家家有果园,达到每人1亩成材林。

随着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村民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

村集体为全村村民连续数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为小学投资万元建设教学楼一栋。

尚庄村幼儿园被评为农村一级幼儿园;尚庄村先后由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有一户被青岛市评为“五好家庭”

在年村投资10万元件农村社区服务站;该村先后被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村庄”,被胶南市政府授予“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政府为80岁以上老人开设的免费食堂。

法若真后辈院落。法若真父亲法寰学识渊博,尤爱好研究经史,对《四书》、《春秋》颇有见解,著作很多,声名一时,他辞官职返乡,在城南怡云岭设学馆,以授徒讲学为业,在胶州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才。

共产党员家庭,美丽院落称号。受家庭影响,法若真自小好学,受过良好的学问世家的早期教育。顺治三年(年),他与伯兄若贞同中进士,授翰体院编修。后来,法若真先后在福建、浙江、安徽任职,他体恤下情,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深得人心。一次安徽灵璧等五县歉收,民不聊生,他上疏请求减免五县租税,遭礼部拒绝后,他甘愿破家代灾民交租纳税,被人们称道。

法若真后辈法ZC老人。康熙十八年间(年),数名大臣联合推荐法若真举博学宏词科,他有病没能应试。从此法若真弃官剃发隐居黄山30年,后回胶州,一年后便辞世。

政府户籍和档案部门为老人颁发家谱收藏证书。法若真颇有政声。学识不凡,但真正扬名于世的当数他的诗书画,其文采被人们看重。他的诗“不今不古”(纪昀),超然脱俗,自抒性情,独成一格,深为“性灵派”诗人赞许,人称其诗“因情以发气,因气以发声,因声而绘词”。法若真的文章同样非同异常,“或庄或谑,可歌可泣”,“百态俱出,万变不穷”,被清初文坛同仁誉为“海内词坛尊宿”和文坛“泰山北斗”。

法若真是清代山东为数不多的诗书画皆有成就的文人.在他影响下,其子孙辈承家学,有所成就,出了若干有影响的文化人。法若真世家在胶州、在山东、都是值得重视的。康熙三十年(公元年)法若真病逝于故里,其墓在小珠山南麓君子峰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zhouzx.com/jzsh/1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