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胶州新闻
胶州旅游
胶州生活
胶州经济
胶州发展
胶州交通

援鄂医生与出院的她击掌的那一刻,是我的

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jucaipen.com/zixun/4864.html

文/半岛记者肖玲玲图/受访人提供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或自豪,或温暖,或风光荣耀,或终身难忘。而我的那一刻,就发生在我们出征援鄂的第25天——那名刚生产二孩第一天即被确诊新冠肺炎的二孩妈妈出院时,我和她击掌庆贺的时刻。”说这句话的人是高现同,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名主治医师,从2月9日抵达,他已经在武汉40多天了。在医院光谷院区,高现同和队友们接管了一个病区——重症病区。从一开始的忐忑、害怕到现在的信心满满,“一开始接管病区,三天一下子就收满了,看到那种场景心里不忐忑不害怕那是假的。”如今,仍然陆续有病人过来,医院的人转过来的,“病人在收缩集中,慢慢集医院。”看到这一切,高现同心怀希望,“胜利在望”!

驰援武汉,他已经待了40多天

3月22日,周日,下午1点多,高现同刚刚从隔离病房出来。“一般每次都是9点多进去隔离病房,出来就将近下午2点了。”在医院光谷院区,高现同与其所在的青岛二队的队员一起接管了这里的重症病区,一周上四五天班,轮值早中晚班,“所有医院做感染控制,另一方面也在我们住的酒店做感染控制。”

2月9日从胶州抵达,高现同已经在武汉40多天了。量体温、消毒、洗手、换口罩、身上的鞋子衣服都用酒精喷一喷,衣服挂在哪里都是有固定的地方,监督防护服是不是穿得规范……这一系列操作,医院、酒店无数次上演。高现同告诉记者,每天接触重症病人,做好防护是对彼此的负责。每次进入隔离病房之前,光换衣服就得半个多小时,“我们一个班5个大夫,四个一线医生,一个二线医生。”高现同是一线医生,“每个人都固定分配了负责的病人,每人负责十二三个人。”高现同告诉记者,检查的过程中主要是陪病人聊聊天,问问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最主要是心理上的安慰,鼓鼓劲。”查房后,还要带病人去做CT,这一趟忙活下来,一般就到下午将近两点了,出来再花费半个多小时脱、换衣服,在医院吃个午饭,3点之后,又马上要进行病例讨论。一般到四五点结束以后,高现同便坐班车回酒店休息休整,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如果我不去,我定会愧疚终生

2月9日凌晨5点,医院紧急组织26名医护人员整理行装,奔赴武汉防控疫情第一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高现同也是其中之一。

“说起援鄂,其实,我的心里不是没有纠结。”高现同沉声道,就像那天晚上,得知他要去科室参加援鄂紧急会议的妻子,在他临出门时说的那样,“家里老的老少的少,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医院开会的路上,高现同思前想后,深知妻子的担忧:父亲84岁,耳聋得厉害,因做过两次腹部大手术,吃东西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肠梗阻;母亲80岁,两年前做了腰部手术,平时除了胃有点毛病觉得她身体还算是好的,但当2月4号那天,高现同接到妻子电话说母亲突然晕倒了,当时他猛然意识到,父母真的老了,时刻需要有人照看了;而高现同的妻子,为结束他们8年两地分居的生活,3年前辞去工作来到胶州,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就没再就业。

此时的高现同,真的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有一个声音说:高现同,你可以选择不去。况且,科室很多同事也都积极报名了。

不去的理由千千万,报名的理由只有一个就够了——我,是一名医者。

哪一个医者身后没有家庭?他们都可以毅然逆行,我又怎能退缩?如果这次我不去,我定会愧疚终生。于是,见到主任后,高现同第一个报名援鄂。

我握了她的手,她笑了,又哭了

40多天时间,经过紧锣密鼓的培训、学习到上岗接收病人,从刚开始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中间确实经历了很多艰辛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更让高现同难忘的,是患者出院的那一刻,用高现同的话说,那个属于他的“高光时刻”——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或自豪,或温暖,或风光荣耀,或终身难忘。而我的那一刻,就发生在我们出征援鄂的第25天,那名刚生产二孩第一天即被确诊新冠肺炎的二孩妈妈出院时,我和她击掌庆贺的时刻。

高现同说,其实,她的病情并不危重,“但为了保证她的万无一失,还是将她送到了我们青岛援鄂医院光谷院区的危重病房。”

这是一名特殊的病人,2月10日刚刚生产完就被确诊了,幸好宝宝没有感染。当天晚上,她就被转到了高现同所在的病区,2月11日,是她入院的第二天,也是高现同第一次上夜班。“医生的敏感告诉我,她极度的恐惧和焦虑,她说自己失眠,要吃安眠药……”这时,高现同主动上前握了一下她的手,“当时她眼中不可思议的震惊,我至今记忆犹新。然后她看着自己的手笑了,又哭了。”作为一名多年的重症医学科医生,高现同大抵了解她的想法,“在人人自危的病毒面前,她以为像她一样的传染病人是没有人愿意握手的,再加上,她刚生完二孩就被迫与孩子和家人分离,内心的恐慌和焦虑是比普通患者多得多的。”高现同告诉她,“你不要紧张,紧张反而对战胜疾病没帮助,最好的药就是你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我们。”高现同知道,此时很多像她一样的患者最需要的是开解、安慰和鼓励。“为了安慰她,我告诉她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zhouzx.com/jzsh/10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