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钮鲁生
十六?寻海牛
海洋中的海牛。
小时候,在青岛,每逢阴雨天、特别是大雾天,从海边方向总会断断续续地传来“哞……”的叫声,青岛人都说是:“海牛叫了!”海牛叫了,给我留下许多传说和疑惑。
传说,很久以前海边有个渔家小伙叫大牛,大牛很小的时候爹妈就去世了,是靠邻居接济长大的。大牛长大后成为一个五大三粗的壮小伙,每次出海打鱼都收获很多,打的鱼自己吃不了,他就送给邻居。村里有个恶霸想让大牛打鱼为他赚钱,大牛不干。那恶霸就派人在夜里将大牛捆绑起来,装进麻袋,扔进大海,大牛被害。
但是大牛一心向善的品质感动了东海龙王,东海龙王将他变成一只粗壮的海牛,派他当了镇守东海的将军。每逢大雾天,海牛就在海中发出“哞哞”的叫声,为渔船指引方向,海牛成了渔民心中神牛。
还有人说,海牛是一个很大的礁石。它的叫声是从不同礁石上发出来的,雾天渔船经过,它就提醒渔船不要触礁。甚至还有人说:这只海牛还会飞,你抓不着它……。
还有人说,海底下其实有两头海牛,一公一母,大雾天两只海牛互相看不见,于是相互叫唤。
这些传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海牛是在天气恶劣,有大雾,大风浪时才吼叫的,如同天气预报。听到海牛叫,青岛人就知道今天是大雾天。由此,青岛人都喜爱这只海牛。
上中学后,知道了海洋里确实有一种动物叫海牛,它是哺乳动物,不会“哞哞”地叫,叫了你也听不到。青岛的所谓海牛,其实是人造的一个发声机器,为船只导航用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许多说法。
有说是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因胶州湾湾口水流湍急,有暗礁,来往船只较多,就在胶州湾口的团岛,建了灯塔,建塔的同时,设置了发声的海牛。
有说是一位外国传教士带了一头大铜牛来到青岛,将其沉入海底。这个大铜牛肚子里有机器,可预测风浪和天气,每当有雾或大风浪时,海牛便在海底吼叫,雾散后叫声就会停止。
还有的说:年至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期间,日本人为了弄清德国人搞的这个海牛是个什么东西,派炮艇和潜水员,海牛一叫,就随着声音寻找。但海牛似乎跟他们玩捉迷藏,潜水员刚从这边下水,那边又响起叫声,潜水员到了那边,这边又叫了起来。折腾半天也没看到海牛的模样,气得日本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哪叫就往哪开炮。就这样乱炸一番,一头海牛被打死了,另一头也就没了声音。直到日本人被赶出青岛,海牛才又重新回来。我们知道,这个笑话是哄小孩的,日本当时的科技水平,一点也不比德国低。
电雾号(铜制的海牛)。
为弄清海牛的确切位置和海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我曾和同学于宗宝一起去过团岛,找到了灯塔。但灯塔周围有铁丝网围着,唯一的通道旁立着“游人止步,谢绝参观”的牌子,我们进不去。我们去的那天又是大晴天,海牛不叫。只好扫兴而归。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海牛已不再神秘。原来,这海牛就是用铜或钢铁制做的一个扬声噐,分气雾号和电雾号两种。德占时建的,一战时遭破坏,日占时修复,仍是德人制造的气雾号。
图为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将团岛连同周边的几个岛屿填平并与大陆相连,成为突出海岸的海岬。建立了灯塔,灯塔为独立的柱形,内设盘旋楼梯,上部为穹顶罩,内设电力弧光灯,同时设有导航设备气雾号。此地距对岸的薛家岛仅三公里,为扼守胶州湾的要地。
年青岛将气雾号改为从德国进口的电雾号。气雾号是由柴油机带动空气压缩机,产生高压空气吹响雾号。电雾号是由电动机带动空气压缩机吹响雾号的。都是30秒鸣4次,每次鸣5秒,停2秒。航船根据发声间隔时间,判断出自己的方位,为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导航。
后来,进出胶州湾都由雷达导航,现在都是卫星导航了,气雾号、电雾号、乃至灯塔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休”了。
图为现已退休的团岛灯塔。该灯塔于年重建,塔高15.4米,灯高2.4米,为八角形石砌结构,灯分白、红、绿三光束,通过水晶石交替发出,射程16海里。现在灯塔和海牛已不是“游人止步,谢绝参观”了,而是买票就可以进去一览海牛真面目了。
年5月,该灯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学进步了,迷茫揭穿了,美妙的文学传说就没意思了。如同人登上了月球后,发现月亮就是一些大石头,连一滴水都没有,寸草不生。月亮的真相被揭穿了,什么广寒宫、什么桂树玉兔蟾蜍、什么嫦娥奔月……,都是瞎扯。文学的美梦和幻境破灭了,让人产生许多失落。
现在都用卫星导航了。青岛人已听不到海牛叫了,感到像少了些什么似的。如同烹饪少了必放的作料,没青岛味了。青岛人还都怀念着海牛叫。
有意思的是,青岛有两个海牛足球俱乐部。当初海牛足球队的名字一出来,外地人不明白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而青岛人一听就知道,就喜欢。青岛人觉得“海牛”的名字起得好,觉得海牛回来了,海牛又叫了。
一帮小“海牛”。
.12.11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