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原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署南阜左手等,山东胶州人。一说“扬州八怪”之一。自幼能诗画,诗宗陆游,画先从父,后从胶州李世锡、淄州靳秋水、安邱张氏父子等,早年即已成名。19岁时中秀才,后应乡试不第。雍正五年,应“贤良方正”特试,名列第一。赴任前,漫游山东、河南、江西等地,广交名人,并有诗集《击林集》、《湖海集》。金石书画造诣很高,治砚更有独到研究。
一代书画名家高凤翰最广为人知的成就是在绘画方面。高凤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将他列为“画中十哲”的。高凤翰的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等,并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难得的文艺全才除绘画之外,他的书法,他的绘画,他的诗作以及他的篆刻和藏砚都值得一提。
高凤翰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被人誉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当时能得到其只字片幅不是易事。
高凤翰的诗成名较早,青年时代即负盛名。他的诗颇得明士王士祯的首肯,曾受渔洋遗命为私淑弟子。高凤翰文思敏捷,一次在两江总督尹继善举行的酒宴上,以雁名题,高凤翰提笔立就,其中不乏佳句,令友人交口称赞。高凤翰工书法,善篆刻,喜收藏,精鉴赏,曾收藏秦汉印章及明清名家制印至万余方,各制有谱录,又收藏砚石至千百方,并制有铭词,手书后大半自行刻凿,著有《砚史》等行世。据传,高从扬州回到山东胶州后,一天,三里河村来了一个盲人乞丐,手里牵着一条狗,狗的脖子上挂着一个瓢,要到的残羹剩饭就放到瓢里。可能是时间太长,也可能是风尘油污太重,这个瓢油光铮亮,“古意盎然”,高凤翰见到此瓢,顿起刻字技痒,就在此瓢上刻下一段类似“莲花落”的打油诗,其中最末一句是“莽天涯叫不出一碗王孙饭”,为乞丐叫喊,可谓椎心。此事一经传开,人人争看破瓢,人人为之动容,这个命里有贵人相助的盲人乞丐终于得以“饱暖以终”。乞丐死后,高凤翰又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个盲人乞丐在那边生活得挺好,高为此大为慰藉。梦醒之后,仆人某某生下一个男孩,男孩自小就亲近高凤翰,长大后像孝子一样侍奉高,直到高辞世。高凤翰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也是诗人。他的满腹才华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真是艺绝千古,昭厉后人。直至今天,我们仍能从他的各类作品中找到笔情墨趣,从中得到熏陶,开阔视野,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次极大的艺术享受。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