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中最热的夏天,尤其是三伏天针对虚寒性疾病进行的治疗,称为“冬病夏治”。“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在冬季属于多发病、常见病,在夏季处于缓解期。冬病夏治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以预防减缓冬季旧病复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病机属于虚寒证的疾病,就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最常见的“冬病夏治”治疗是“三伏贴”,一般在每伏第一天进行敷贴,将辛温发散的中药贴敷于相应穴位,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祛湿驱寒、止咳平喘、健脾益肾、疏通经络、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对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各种慢性咳嗽、体虚易感冒等有良好治疗效果。
2、消化系统疾病:对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胃寒、腹胀、慢性腹泻等有良好治疗效果。
3、妇科疾病:对慢性盆腔炎、宫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畏寒、宫寒不孕等有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4、骨性关节炎:对膝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效果显著,对其它慢性肌肉关节疼痛、慢性腰痛、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也有良好效果。
5、免疫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等。
6、儿科疾病: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汗症等。
7、调节亚健康,增强免疫力: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手足冰凉、怕冷、畏风等,阳虚体质及寒邪内盛体质。
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之品;(2)应慎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3)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去掉药物后宜洗温水澡,不宜洗冷水澡。对于贴敷处皮肤及残留药膏等,只可用温水洗涤,不可用肥皂、浴液等搓洗;(4)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药期间最好不要使用空调,避免皮肤遇凉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5)要保证充足睡眠。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6)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大量出汗。本年度贴敷时间如下:
年冬病夏治时间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加强:7月3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贴敷时间:每伏首日8医院国医馆现场贴敷。
预约登记时间
.6.30—.7.10预约登记地点
医院东门诊楼二楼,国医馆预约供稿:李海蓉编辑:于玲审核:王晓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