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胶州新闻
胶州旅游
胶州生活
胶州经济
胶州发展
胶州交通

胶州一男子55岁右手病残改左手弄墨半生穷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署南阜左手,胶州(今山东胶州市)出生(一作济宁人)。雍正五年(一七二七)举孝友端方,官徽州绩溪知县。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遗命,为私塾门人。后又受尹元孚(会一)、卢雅雨(见曾)知遇。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馀,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沉凡民及其手。晚病痹,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因镌“丁巳残人”、“尚左生”二印。有南阜诗钞、砚史。卒年六十六。自撰生矿志。

高凤翰《南村印辑》

去官为民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55岁时,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号“后尚左手”,刻制“丁己残入”石章一枚,标志在丁已年病苦废右手。他在扬州同“扬州八怪”一班文人十分投契,靠他们资助和自己卖画,维持了几年流浪生活。

59岁,高凤翰返归故里,8年后病逝。

高凤翰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有为人称道的成就,他的书法,他的绘画,他的诗作以及他的篆刻和藏砚都值得一提。

高凤翰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被人誉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当时能得到其只字片幅不是易事。

高凤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将他列为“画中十哲”的。

高凤翰的诗成名较早,青年时代即负盛名。他的诗颇得明士王士祯的首肯,曾受渔洋遗命为私淑弟子。高凤翰文思敏捷,一次在两江总督尹继善举行的酒宴上,以雁名题,高凤翰提笔立就,其中不乏佳句,令友人交口称赞。他的诗、书、画、印被人称为四绝。高凤翰的藏砚也被人们肯定。高凤翰的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等,并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高凤翰在扬州以鬻画为业待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了故乡胶州三里河,直到乾隆十四年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胶东天灾,高凤翰曾写信向卢见曾求助,乞米。因为信笺迟迟未到,高凤翰是在饥饿贫困中离开人世的。可是,这样一位生前困顿的书画家,却留给世人惊天财富——他的诗、书、画、砚,还有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以及一幅“藏宝图”。

乾隆十年,高凤翰、赋闲在家,闲来无事,就到城外随便转了转。恰好,一位耕地的农夫挖出一个看起来造型很奇特的陶罐。因为这一带时常有人挖出一些瓦片、陶器,所以大家也都不在意这些破瓶烂罐子。但是精于书画的高凤翰有着常人所没有的鉴赏能力,他一眼就认定这是个非常古拙生动的古代遗物。于是连忙向农人讨了来。

回到家中后,他敏感地意识到介子城下的这些陶器可能是古人先民留下的遗迹。但是他也知道,凭一己之力,他无法去探究。于是,他写了一首诗记下了这件事;“介子城边老瓦窑,田夫掘起说前朝。老翁拾来插瓶供,得结莲房碗大饶。”他还画下了这个陶罐,名为《吸古得深味图》。在画中,他抄上了这首诗,又写下题跋,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发现这个陶罐的地址,以及陶罐的形态和可能的用途——插上莲花,供在书房欣赏。由此,高凤翰留给后人一幅“藏宝图”。之后,他又做了《博古图》,并且也写上了和上述题跋极其类似的一段话。可见,他极明确地告诉了世人关于先民宝藏的地点和种类,只等着另一个有心人,能和他一样慧眼识宝。

暗藏玄机的《吸古得深味图》

时光流转,宝物辗转,一直到年,高凤翰的这张藏宝图终于遇到了另一个有心人,山东大学历史系的一位教授。根据图中的记载和画中陶罐的器型——这其实是一只陶鬶(gui,中国新石器陶制炊事用具),教授初步判断,胶县三里河一带应该有一个史前文化遗址,于是开始着手做野外考察的准备工作。年,教授与两名助手来的胶县,通过当地热心群众的帮助和仔细勘察,他们找到一个史前的灰坑和一批陶片、石器等。回来后,教授将发现发表出来。引起了考古界的注目。年,当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七千多件文物出土,沉寂了数千年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终于重见天日。而这一惊人的发现都源自于高凤翰的那张藏宝图。高凤翰困顿半生,没有福泽自身及儿孙,却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精神财富。

来源:城市书画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zhouzx.com/jzjt/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