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胶州新闻
胶州旅游
胶州生活
胶州经济
胶州发展
胶州交通

胶城记忆胶州新路名ldquo小桥

前言言

每一座城市都有许多美丽的故事,一片青瓦、一座老宅,一条古老的街巷,一条蜿蜒流淌了上千年的河流......都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岁月痕迹,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胶州依然如此!值得后人去探索,去发现,去品味那些被历史尘封了的陈年旧事......

日前,我市为了区划调整工作有序衔接,加速融入青岛,根据相关规定一次性调整全市89条道路名称。在路名变更工作中,相关部门根据习总书记关于“地名是历史的记录,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的高度重视,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有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论证。多条道路以历史著名景点命名,彰显胶州历史文化,有的以老地名命名,纪念历史,凸显胶州特色......

其实每一条城市道路的命名都有其一定的寓意和耐人寻味的故事,从年8月12日开始,胶城生活在线将陆续与大家一起根据新改的路名寻找那些路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小桥南头街

小桥南头街原名太平路。北起兰州路(供电公司南),南至徐州路,年夏因区划调整取消与青岛市区名字相同的道路而改名为小桥南头街。

这条路的易名,引起了很多市民网友的热议,针对“小桥南头街”这个路名非常疑惑,不知为何要改成这样一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其实人们不知,这个路名中的“小桥”在胶州的城市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

据《胶修增志》记载:云溪小桥原名小珠桥,又名西安澜桥,又名永济桥。久圮。位于东云溪桥上游米处,太平路中间。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六年(年)知州毛智重修,易为五虹,后复圮。清顺治十五年(年)邑人周宗友倡修复旧。康熙五十六年(年)由苏联商人邰尔芳(音)重修并筑北岸堤。年胶县城建局重修成石台墩,预制板桥,长16.2米,宽7.2米,5孔。

(年代的胶城小珠桥老照片)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小桥位置在今兰州东路供电会司大楼南端,又名“小珠桥”,其东约米处是云溪桥,又名“大桥”,两桥相对故命名此为“小桥”。后来人们为便于分辩,联想到胶城以南的大小珠山两个山名,便将此桥命名为“小珠桥”。明水乐七年(年),胶州学正王振宗咏胶州八景诗:

《石桥夜笛》

明月满天清露滴,

万籁不鸣秋寂寂。

石桥流水暗琮琤,

疑是鲛人横玉笛。

凄凄切切老龙吟,

怪声飞出寒潭深。

停舟侧耳竦毛骨

世间殊觉无知音。

诗中的石桥即指小珠桥。史料记载称此处是江、浙、闽商人居集之地,他们白天辛苦一天,夜间一起欢乐,以笛声抒发思乡之情,可见此桥在当时的名气。

(年代的胶城小珠桥老照片)

此桥乾隆年之前是一座拱式桥,小型船只可从桥下通过,后因河道淤塞,船不能行,拱桥年久塌陷,重修时改为石墩石板面,南北走向,长10米左右,宽约3米,是胶城南北相通的主干道。桥北头连接原“碗罐街”,因小桥下云溪河水很深,每到汛期会出现溺亡事件,百姓视为不祥,故将碗铺街改名为“太平街”,希冀冲除凶煞。桥北头沿河岸往东不远即鱼市街(后改为“大鱼市街”,即位置在现今的大同小学南门附近),每天清晨赶鱼市的人们,熙熙攘攘,甚为拥挤,河两岸都石砌或打桩挡板直立河岸,以防赶集的人们挤到河里,两岸犹如江南苏州的临河街坊,民房住宅错落而立,月夜望去,楼影穿天,颇具江南水乡韵味,给胶城增加不少风景。桥北头沿河岸往西便是有名的山货市街,南北土产杂货丰富,各行各业,异彩纷呈,集市中掺杂一些赌博、占卜算卦、说书、杂耍、拉洋片等娱乐节目,热闹非凡。......

从史书记载中不难看出,小桥这个地方在胶城的历史上曾经是非常繁华和有名气的地方。所以将地方历史文化和风物景点融入到城市道路的名称就是对我们这座城市历史的记录,文脉的传承”!对保护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赵老叟

责任编辑\赵老叟网络配图\沽河钓鱼翁

视频制作\嘉昊

本文据《胶州老地名》、宋和修老师编著的《胶州史话》、《胶州村庄纪略》、《增修胶志》、《嘉树园记》。《嘉树园诗集》、《遗忘的嘉树园》等相关文史资料整理编辑

(下期我们将继续与大家一起分享其它被改路名的故事,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zhouzx.com/jzjt/5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